北京时代方略

GPS、BAT、MNC药企…巨头深入产业布局 AI医疗掘金战热度不减


在国内AI医疗市场上,掠食者目前已齐聚医疗、科技等多方资本,他们各自基因不同,优势相异,是多方合作,还是独挑大梁,业内生态最终如何呈现,等待时间给我们答复。

 

近年来,新科技的不断突破,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生活方式不断由线下转为线上,尤其是疫情的冲击,更使得互联网、AI等现代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医疗领域,AI医疗可谓一个香饽饽,除了吸引到传统医疗公司的目光,还有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对此虎视眈眈。

 

医疗设备三巨头持续加码,从产品拓展到服务

 

器械厂商非常适合做医疗AI。一方面,器械厂商拥有的设备基础便于数据的获取。另一方面,器械厂商拥有较为成熟的医疗销售渠道。

GPS(G:GE、P:飞利浦、S:西门子医疗)作为医疗器械三巨头,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推进,积极顺应科技潮流,布局包括机器人、影像、辅助诊断在内的多个医疗AI领域,构建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生态。

 

 

在2018年,GE就已将其医疗业务剥离并独立成立医疗公司,聚焦于数字医疗应用和解决方案,推出了基于云端的心脏磁共振AI辅助诊断系统Cardio MR AI。GE医疗中国副总裁陈金雷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未来GE医疗将会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在用户需求上,积极开发新的数字化应用服务用户,也将通过整合多算法的解决方案套件,探索完整的解决方案路径。

 

飞利浦和西门子也拥有着相似的转型思路,将数字化从产品逐渐拓展到生产过程,再到服务阶段。

 

在医疗数字化过程中,飞利浦推出的一个关键产品——星云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平台,通过“飞利浦星云三维影像后处理平台(IntelliSpace Portal,ISP)”和“飞利浦星云探索平台(IntelliSpace Discovery,ISD”)两部分,针对实际应用的场景,将“产、学、研”结合,客户和患者互联。这就类似于一个完整的工作站,便于企业制定更好、更加高效便捷的智慧化解决方案,为飞利浦医疗构建自己的人工智能生态奠定了基础。

 

西门子医疗的AI战略分为3个步骤:首先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到公司已有设备产品当中;接着是依据数据提供方案解决问题;最后是不断探讨基于数据的应用。西门子的产品teamplay,就类似于苹果公司的“App store”,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用于解决标准化的问题。

据了解,GE医疗、飞利浦每年在研发上都会持续投入超十亿的资金。飞利浦每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7亿欧元,其中就有60%用于软件和AI技术的开发。

 

跨国药企聚焦新药研发,或携手合作或自建平台

 

相比于医疗器械巨头,跨国药企在科学技术领域内略逊一筹。在AI医疗的潮流下,为了尽早进入市场分一杯羹,大多选择了和AI技术发展成熟的企业牵手,通过将研发外包的形式,逾越新药研发“双十宿命论”(研发周期超过10年,研发费用超过10亿美元)的难题。

AI研发外包,主要是由制药公司提供研究数据和生物靶点信息,AI技术公司建立模型。当候选药物成功筛选出时,制药公司会根据协议进行授权或自行拥有这种药物,这种AI新药研发策略灵活性高且成本较低。

 

 

自2017年以来,将AI应用在制药领域如火如荼进行,国际制药巨头纷纷入局AI开发。从上表来看,近年来AI药物研发外包主要利用了AI技术公司的数据算法技术,集中针对于新靶点发现和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

 

当然也不乏有的药企财大气粗,在企业内部组建AI研发部门,在积极外部合作的同时,培养内部AI专业技能,并建立数字基础设施,以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早先就有诺华完成了名为STRIDE的公司内部数字化转型战略,该战略重点建立大数据、数字基础和AI系统,用于文档管理、内部调查、高性能计算、临床试验管理等任务。下一步将实现由机器学习算法驱动的预测分析平台,以支持临床试验操作。

 

传统的制药企业自建AI技术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难度不言而喻。针对此难题,近年来涌现出一些公共云服务商,为制药企业自建AI技术平台提供便利。默沙东便是联手Accenture借助Amazon的云服务开发了新的云精准医疗平台,使用开放API构建的分析平台提供协作环境,以加快针对患者的靶向治疗的早期开发。

 

互联网资本助力慢病管理,开发医疗AI产品

 

除了传统的医疗巨头,科技资本巨头也同样对AI医疗领域十分关注。尤其结合目前国内老龄化加剧现状,与头部药企药企合作布局慢病管理领域成为互联网公司入局AI医疗主要形式之一。

相对于药、械供应商,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C端的强力作用。2017年,腾讯与礼来达成合作,推进糖尿病解决方案。去年年末,腾讯联合诺华发布了全国首个针对心衰疾病的人工智能疾病管理平台——护心小爱(AI)。

 

另外,阿里、京东也不甘落后,动作频频。去年阿里健康与辉瑞签署战略合作,在药品追溯、智慧医疗等方面展开合作,逐步探索用药安全、患者教育等领域的深度研究。京东健康也在去年推出“新慢病防治”等三大新计划,与诺华合作了“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小屋”的线上社区,并于上月初就老年群体医疗健康线上服务项目与卫材中国达成合作。

 

借助于自身平台特点、优势的互联网技术以及雄厚的资本力量,BAT也完全可以独立开发自己的医疗AI产品。

 

在2016年和2017年,百度和阿里就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医疗大脑”。2017年7月,阿里健康也发布了其医疗AI产品“Doctor You”。同年,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中可以发现,腾讯被指定为医疗影像平台的建设者。就在不久前,腾讯还针对药物研发领域推出了云深智药平台。

 

投资方面,医疗领域一直受到大厂持续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方向,百度则执着于医疗AI领域内的投资,总投资金额目前已经达到30亿元。在去年9月10日,百度就投资超14亿元牵手东软布局AI医疗。

 

由于阿里、腾讯布局医疗时间较早,且拥有多年深耕于医院、医生等资源端经验,并依托于自身的科技、金融优势不断扩大行业服务边界,将长期处领先位置。但是京东作为后入局者,爆发力强劲,力量不容小觑,也将是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在国内AI医疗市场上,掠食者目前已齐聚医疗、科技等多方资本,他们各自基因不同,优势相异,是多方合作,还是独挑大梁,业内生态最终如何呈现,等待时间给我们答复。

 

参考资料:

1.钛媒体:医疗AI战场狭路相逢,GPS三巨头的新故事

2.药渡:漫谈人工智能(AI)驱动下的新药研发

3.Accenture, Merck partner with Amazon Web Services for new cloud precision medicine platform

4.巨头入局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发展新纪元?

5.百度牵手东软 BAT们加速AI医疗布局

 

 

文/Rainbow

来源/新浪医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