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代方略

2020西普会 | 专利药市场初步形成驱动未来行业增长


着眼未来,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时代,零售药店需要立足现有药品销售经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体现在以消费者为核心,做好品类管理、会员管理、慢病管理;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健康服务新价值,在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服务上提升顾客附加值,扮演新的角色。

8月13日,一年一度的健康产业生态大会西普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开幕,药品零售市场历来是西普会焦点之一。

今年是医改新十年的开始,也是承前启后的一年。过去十年,医改深刻改变了医疗、医药、医保的原本模式。一方面,制药企业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均无法按照原有模式继续生存,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另一方面,连锁经营利润结构改变,成本上升,客流增长缓慢,叠加受到互联网+医+药、医药电商、O2O等新模式的影响,竞争更为激烈;突发的疫情促使中国民众健康意识进一步升级,“预防为主”、“提高免疫力”的意识深入骨髓,居民医药健康消费需求和行为转变,预示着更多商机。

8月14日上午,中康资讯CMH高级研究员廖洪惠以《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全景分析——洞悉中国药品零售行业的增长动力》为题作报告,从中国药品零售增长驱动力切入,综合零售市场监测和购物者行为监测数据,多角度剖析医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背景下,药品零售行业增长驱动来源,探讨如何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

 

中国药品全终端发展形势

2019年是医改政策进一步落地显效、市场格局剧变之年。2020年的全球疫情使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剧。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经历更为深刻的破茧重生,并将医药健康领域加速推进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时代。

从行业增长动力来看,国家以“让老百姓吃上负担得起的好药”为目标,通过提升医保覆盖率为药品零售增长奠定了支付基础;随着我国医保2019年基本实现全面覆盖,未来十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将驱动药品市场增长。

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药监局通过医改控费、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政策,促使存量市场质量提上去、价格降下来;与此同时,医保资金通过腾笼换鸟,将占用大量医保基金的仿制药、OTC、辅助用药等剔除目录,将国民亟需的肿瘤药、新特药等纳入医保目录,其结果必然导致药品市场结构调整,存量市场缩小,促进资源投入到肿瘤药、新特药、罕见病药、孤儿药、儿童用药上。

未来,市场将逐渐分化为泾渭分明的专利药市场和非专利药市场,专利药将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主动力。

 

虽然面临存量市场下行,医药市场需求端增长动力依旧强劲。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是首要影响因素——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2.6%,预计2030年将达到18%;其次,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恶性肿瘤、艾滋病等恶性重症慢病化。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了10%,从2003年的30.9%提升到2015年的40.5%,对于肿瘤药的需求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慢病年轻化,使得慢病用药需求面进一步扩大。

从医保支付角度来看,医保报销力度逐年增加。2019年9月,居民医保慢性病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50%。2020年6月,医保补助每人增加30元,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70%,大病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提高到60%。另一方面,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渐提升,医保目录原则上将不再新增OTC药品、新药医保目录准入将大大提升。与此同时,作为支付端重要补充的健康商业险迅速崛起。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0%。今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4003亿元,同比增长16.5%,继续保持高增长。健康商业险作为医保的重要补充,可以促进医疗保险、医药行业和医疗服务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有助于创新药的快速商业化,惠及广大患者。

从供给侧来看,我国进入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新阶段,生物制药异军突起、研发和产品上市几乎全球同步——2019年作为中国生物类制药元年,新生代研发驱动型生物技术企业进入收获期,一系列创新型生物药获批上市;化学药板块进入质量保证、良性成本竞争的阶段,截至2020年8月6日,已有1040个批文通过一致性评价。

从监管端来看,加入IC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2020年“四个最严”新版药典颁布实施,必将对保障药品质量、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促使中国医药产业破茧重生。

 

零售市场格局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药品零售格局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备受业界关注。中康CMH预测,2020年中国药品全终端将出现-2.3%的下滑,主要是受医院端就诊人次减少、药店端客流下滑等因素影响。医院端受到新特药的拉动,预计2020年全年下滑幅度较小,约为-2%,而零售药店端叠加价格下行因素或将出现-6%的下滑。电商渠道受到疫情刺激预计将实现90.5%的爆发式增长。

 

图表1 : 全国-终端市场-药品市场规模(2010-2020E)。数据来源:中康CMH-零售药店

 

图表2 :全国-终端市场-药品市场规模 (单位:十亿元)。数据来源:中康CMH-零售药店

 

聚焦零售药店渠道2020年第一季度表现,受到疫情刺激,虽然客流下滑,但在医疗器械、消杀类产品带动下,零售药店端仍实现5.4%的增长。其中,“三高”等慢病类处方外流到药店,一定程度上带动化学药保持持平;中成药则下滑-7%。

注:零售药店不含药材,颗粒配方等;其它院外渠道CAGR为四年复合增长率%。

 

图表3 :全国零售药店大类分类占比 (2017Q1-2020Q1)。数据来源:中康CMH-零售药店。

 

与此同时,Top20企业中,由于连花清瘟、奥司他韦在疫情期间爆发式增长,今年第一季度,以岭、东阳光两大企业增长一枝独秀;销售慢病类药品的外资企业也在零售药店端获得一定程度增长,如拜耳、阿斯利康、诺华、诺和诺德。

 

图表4 :全国-零售药店-药品市场-Top20集团规模与增速(2020Q1)。数据来源:中康CMH-零售药店

 

需求端购买行为变化

从购物者行为变化角度来解读,目前零售药店面临着客流长期不增长的挑战,品单价是主要增长驱动力——源于消费者在药店购买大包装和品牌药品的行为驱动。疫情期间,购买频次降低、价格下行,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更多药品的囤药行为驱动药店销售增长。

从药店消费者年龄结构来看,36-55岁之间的中年群体是主要客群,且较为稳定,老年群体占比下滑显著,年轻群体占比提升。

对零售药店而言,老年群体药品消费频次、客单价更高,他们的流失对药店的经营带来了挑战;不过,在过去一年新增购买人群中,药店又吸引了一批客单价较高的消费群体。未来顾客分层经营将是药店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图表5:零售药店会员分年龄段人数占比

图表6:零售药店会员分年龄段订单占比

数据来源:中康CMH-零售药店

 

从消费习惯变化角度来看,疫情刺激下,消费者进一步形成了网购药品的习惯,部分老年人在疫情期间也开始“触电”医药电商。

面对行业风云变化,零售药店面临利润结构和来源改变、客流不增长、消费者网购药品习惯固化形成、带量采购下市场格局重塑、价格下行等不利因素,零售药店只有通过模式创新,才能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专利药商业化加速,市场高速增长;高价值处方药的差异化满足——过了保护期的原研掉标后在药店发力,增长迅猛;国家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新版医保目录中药获益良多,随着技术进步、模式突破,中药将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预防保健的思潮下,保健品也将迎来新商机。

着眼未来,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时代,零售药店需要立足现有药品销售经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体现在以消费者为核心,做好品类管理、会员管理、慢病管理;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健康服务新价值,在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服务上提升顾客附加值,扮演新的角色。

 

来源:新浪医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