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代方略

什么样的医疗大健康创业企业是资本眼中的“绩优股”?


投对公司的生命周期和创始人的选择都很重要。创始人必须是技术应用落地的推动者,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拥有资源整合和战略变化的能力。

本次访谈是由天超资本发起的闭门会,包括启明创投、国投创业、博远资本、联想之星、金浦健康基金在内的6位大咖参与。

 

资本眼中的优质项目?

有发展前景。陶峰(博远资本合伙人)认为医疗健康领域的优质项目一般是赛道里最早的或是发展最好的,无法获得融资的项目都有共同点——扎堆。汪晓燕(金浦健康合伙人)也表示有差异化的创新和能被最后买单的人喜欢的就是好项目。

有好的实施者。唐艳旻(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表示好项目早期更看重技术(是否是颠覆性技术),而成长期或后期最大的可能是投人(团队是否完整、有无管理经验)。杨昆(国投创业董事总经理)也认为除了产品本身优势和估值,企业运营基本功也非常重要。

冷艳(联想之星合伙人)认为投对公司的生命周期和创始人的选择都很重要。创始人必须是技术应用落地的推动者,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拥有资源整合和战略变化的能力。王玥月补充说创业企业尤其是创始人还要不断突破自己的边际。在资金紧缩、资产估值较高、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家看项目的逻辑是从赛道、企业团队、资产和成长性改为关注项目风险。王玥月(天超资本合伙人)建议,创业公司不要太在意估值,更多的是要跟投资机构去探讨未来的发展,公司的潜力以及合理的估值

 

对Biotech公司有什么建议?

汪晓燕把创始人找投资人过程喻为择校,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创业企业)的资质,在学校(投资机构)变少的情况下是不是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例如买学区房(砍掉估值)或者是选择普通学校。

冷艳认为现在这种市场不好的时候应该遵从头部效应,创业就是一个少数人的游戏,应该把资本集中再优质创业企业创业者一定要找到可被识别的、显著区分于同行的、能被投资人看到的差异性,然后提炼聚焦

杨昆看来创业就是造反,最终都会被招安或成功上市,这个过程不管顺境逆境都要意志坚定,不能一有钱就搞多元化或盲目扩张。真正有价值、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只要熬下去就能等到春天。

唐艳旻也赞同在资本寒冬下创业要谨慎。此外前两年完成融资的公司若再需募资难度会比较大,不少高估值的创业企业估值被腰斩,即便创始人同意低估值,可能还会遇到老投资人的压力。即便质地非常好的项目募资周期也大大延长,因为现在投资公司的投资速度明显放慢了。

 

科创板和港板两个退出通道,对生物医药公司有什么影响?

杨昆对此表示乐观,因为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中也存在类似机制,这对对创业者和投资人而言是个很好的退出通道。杨说自己是更关注整个的生态建设,过去十年中国创新比较艰苦,尤其新药开发充满了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现在起码有选择,路通之后,会给早期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希望

冷艳对此表示赞同,并认为最直观的就是击碎了企业在一级市场估值泡沫,让估值变成一个可以对标的事情

唐艳旻认为现在是做创新药的黄金时间,除创新政策环境好外,现在推出的科创板设立的标准比较容易达到。不过未来的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能看懂多少?对未来出现临床失败的容忍度有多大?这些都是不可预期的。另外,证监会内部的标准其实是相当严的,对于企业来说,卡着边界上市,可能性很小。” 所以对创新药企来说,通过上市融资是最低成本也是最佳途径,但也要做两手准备,不能奔着上市去,要打好基本功。

 

创新企业要上哪个板?

陶峰认为本质还是要认识自己,仅对照字面标准远远不够。比如香港目前才上10家生物科技公司,科创板医疗健康行业也才上了个位数,门槛比想象的要高许多。当沉淀效应消失之后是否还能成为为数不多成功IPO企业的一员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王玥月补充说上市是有波动性,阶段性,周期性的。所以最重要是做好基本面,企业未来除上市外还可以考虑和国内外药企合作,甚至把整个公司出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