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代方略

如何解读医联近期架构调整?互联网医疗不靠“造车”逻辑


“互联网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让人民群众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蕴藏着一些风险,一是资质,二是质量,资质加质量就等于安全。”日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会上,还公布了一组数字:目前全国审批设置了1100余家互联网医院,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

来源: 新浪医药新闻 

 

“互联网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让人民群众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蕴藏着一些风险,一是资质,二是质量,资质加质量就等于安全。”日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会上,还公布了一组数字:目前全国审批设置了1100余家互联网医院,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

一边是互联网医院如火如荼的注册成立,一边是国家政策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不能简单以“造车”热潮般的资本风口逻辑套用。成立近7年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医联,在近期的使命升级与组织架构升级中透露出一个信号:扎根病种与学科建设,坚持严肃医疗战略,才是医联在行业浪潮中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短期没有上市时间表

作为起步较早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之一,医联先后获得红杉中国、腾讯、中电数据等顶级投资,一直是行业赛道中备受资本市场与舆论关注的超级潜力股。特别是随着去年年底京东健康在港上市后股价飞升,以及医渡科技、微医等完成或正在申请IPO,关于医联、丁香园等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何时上市的猜测再度甚嚣尘上。

特别是医联在近期的组织架构升级中任命了新的CFO与CSO,也被外界猜测可能在冲刺上市的筹备进程。不过,据新浪医药从接近医联高层人士获得的可靠消息,此前称医联计划近期申请IPO的消息为不实传闻,实际上医联短期内并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而对于一些报道中所称的部分高管调整,也仅是因为内部采用了新的职级体系,被任命的高管并不存在所谓降级。“之前的人事体系确实不太明确,且有很多冗余人员。”而对于被优化的员工,则有部分是因为非法捞金或是业绩不达标。

上述人士还表示,医联内部已再三强调,当前核心任务是加强学科建设,摒弃外界杂音,以检测、诊断、治疗、康复为闭环探索单病种的全周期管理。据悉医联此前布局的某些学科建设,有望于近期“开花结果”。

聚焦学科部整合资源

实际上,要看懂医联组织架构升级的核心逻辑,首先要搞清医联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中的独特路径。与医药电商、在线问诊等模式不同,医联近年来专攻互联网慢病管理,从2018年开设感染科,到眼下覆盖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肾病、感染、妇科、精神心理等病种学科,按照科室和病种逐一探索疾病院外管理、患者随访等标准化流程,是医联一直锚定的方向。

这种做法如果简单地套用互联网的流量逻辑或资本逻辑,也许会被看作“错失风口”,甚至连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自己都将其形容为“冷板凳的工作”。在去年年底的亚布力青年论坛上,王仕锐直言,医联在三四年前就有了要坐“冷板凳”的思考,也坚决地做了一些“冷板凳”的工作。“做完这些之后,我们现在相对会踏实一些,没有那么焦虑。”

或许是因为王仕锐心里有了底,在医联的此次“大动作”中,首先喊出了使命升级,即“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的愿景。如果说这是在务虚的层面喊出更大的理想,那么此次组织架构升级中最务实、最值得关注的举措无疑是学科部制的设立。其下设的三个科室部门整合了此前平行运营的医生经纪人以及医助健管师等团队,从疾病全周期管理的角度实现了更高效率的资源整合。

据内部人士透露,医联不久前还通过内部全员邮件发布了新的活水制度和大量新设岗位,为绩效达标的员工提供更多发展路径与方向,其中人才储备的主力方向仍然是学科部。

历经了2020年疫情催生下的行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医疗已经开始逐渐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规范”成为行业内被提及越来越多的热词。无论是与主委级的临床专家合作各学科病种的互联网慢病管理专家共识,还是让自身的慢病管理体系与科研数据体系去通过ISO9001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医联的一系列动作都在体现着其对于医疗规范性、有效性的追求——正如王仕锐在内部信中再次强调的,为患者最终结果负责。